close
◆楔子
基隆對我而言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它承載著我童年所有回憶,陌生的是至今的我仍然對基隆不甚了解,離開基隆若干年的我偶爾會在假日偷閒跑趟基隆,也只是在廟口、九份、金瓜石駐足,從沒有停下腳步來聆聽屬於基隆這片土地的聲音,或許內心一直潛藏著這份因子,直到發現了這本書,也開啟了我尋覓基隆的腳步。

對於這本書或許多少有點緣分,前陣子的我不知蹉跎多少的時間,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當我找回自己想趁聖誕節溜去香港,到誠品找旅遊書的時候我發現了它,"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大剌剌的放在新書區睜大眼睛望著我,而作者王傑與我有類似的基隆情懷,藉由本身藝術細胞的詮釋,這次我跟著他尋覓著基隆街道,且讓我慢慢道出屬於基隆這片土地的聲音。


◆可愛家
印象中的基隆實在很會下雨,昔日有雨港的雅名,每年下在雨港的雨,外加冬日東北季風吹拂帶來海上的溼氣,除了夏季之外,幾乎都籠罩在潮濕的陰影,建築物外表都穿上了一層屬於基隆的外衣,這幾年雨也少了,造訪基隆多次或許是因為港口腹地太小的關係,市容沒有太大的變化,而那天的一遊是個晴朗的好天氣,不多久我們看到了書中的景點義二路"可愛家"。



映入眼簾比較特別的是二樓貼著綠色與黑白交錯的磁磚和別有特色的圓形窗戶,據悉可愛屋以前是個咖啡廳,或許因為曾經是咖啡廳才有這樣特別的建築物外表,至於屋頂因為年代久遠已不復存在,如果咖啡店重新開張,想來也別有番滋味。

說起基隆的道路實在蠻亂的,拿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個大字串起所有的路名,左右兩旁的商店有的是單雙號,有的卻是連號,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找著找著找到了義三路"東山木材行"。


◆東山木材行






市中心有著這樣大面積的木材行實不多見,我猜與基隆港繁盛時期需要大量木料息息相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高架鋼樑,上面鉤子的銹蝕似乎訴說著屬於自己的歲月,在陽光餘暉中更顯的滄桑,閉起眼睛似乎可以感受到基隆港繁盛時期,多少人在此出出入入,甚至挑燈夜戰完成工作。


◆仁三路




其實我蠻喜歡巴洛克建築,在台灣老街中常常看到它的足跡,在建築外表上面烙印藝術標誌,是建築師的技藝傑作,也是屋主人財富的炫耀,總喜歡在這藝術標誌上面駐足觀賞著,心中想著這東西是如何做出來的。


◆許梓桑舊居




因為這本書我認識了"許梓桑",他是第一位基隆市長也是一位愛好文藝的仕紳,至於詳細著墨這一位文人雅士可連結以下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rh7779/article?mid=115&prev=139&next=110&l=a&fid=13&sc=1

循著仁三路後面的羊腸小徑我來到了老市長的舊居,舊居就在半山腰,可以俯臨整個基隆港,舊居入口有塊解說牌,內容如下:建築平面配置形式屬閩南合院形式,地上二層磚牆結構,全棟採用日治時期生產的TR磚砌築。建築整體雖然仍舊依循傳統閩南建築的風格,但卻在細部以西洋式的建築語彙點綴,反映出昭和年代的基隆市一個與各國接觸頻繁、且頗能吸納一國文化的社會環境。

或許看了這段文字才能想像出當時的狀況,有時候看著廢墟總會在腦海裡想像出當時的時空背景,頗有自娛的喜悅。舊居在一樓有個很大的陽台,視野極為良好,若此時飲啜著espresso觀看著漁港夕陽,想來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鐵路街的紅燈區




從舊居晃下來有點飢腸轆轆,不免俗的在廟口買了些東西,拎著這些零食想去找找鐵路街的紅燈區,卻發現竟然還有個三坑車站,且坐在平交道前先把五臟廟安撫一番。眼前的鐵軌仔細的端詳竟然還有新舊之分,目視著火車從眼前飛過,舊鐵軌似乎有些落寞之情,想來當年它可是承載著基隆人返鄉的重任。

在舊鐵軌右側籬笆後面就是所謂的紅燈區,這是在裡面的人告訴我們不要拍紅燈區巷子的時候才知道,紅燈區裡面竟然也是紅色燈光充斥著巷子,有些稀疏的人影點綴其中,我想我沒有勇氣的經過這條巷子,但那紅色巷子的影像一直充斥在腦海裡面。


◆愛二路四連棟


循著地圖找到了仍舊保有巴洛克風采的四連棟,走訪基隆街道卻只發現兩處有巴洛克風采,我想當時充斥巴洛克建築應該很多很多,若干年後真不知道什麼原因,為何把這些美美的建築葬生在歷史的洪流,每次想到這裡總讓人不勝唏噓。


◆三角窗柑仔店


在台北已經很難看到這樣的攤子,初訪時驚覺此商店甚有古早味道,賣的是許多東南西北雜貨,店面上面的招牌還大剌剌的寫著埔里米粉,或許在當年是埔里米粉的代理商吧,我如是的想著。在昏黃的燈光下,看著店主人忙著招呼客人,彷彿在眼前上演著歷史影像,我想若干年前的情景大概也就是如此吧,很慶幸在基隆街道一隅讓我看到了歷史。


◆被遺忘的小巷


說起來不是別人要遺忘它,若沒有地圖的指引從外面根本很難想像裡面別有洞天,且順著小巷一路走進,竟然看到一間位於二樓的廟宇是正對著這個巷口,有別於其他的廟宇是面對著大路。小巷當年聽說有"小北投"的稱號,是一排排的日式房舍充塞於小巷內,或許那間廟開廟時間也正在這時候,隔了好多好多年,日式房舍當然都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水泥公寓,或許也因為造路的關係,讓這間廟宇有些唐突的屹立在巷子口,其實這巷口也頗有看頭,看到了流行的PUB,也看到了鄰長的古厝,想來這小巷也別有一番風趣。


鄰長古厝

"三號三號"不知道那裡傳來三號三號的聲音,不禁的回頭看到了這小孩,我正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旁邊的阿伯提醒原來是基隆市長的選舉,面對著小男孩說著"甘ㄨ凍蒜",小男孩對我回答著"ㄨ拉",難怪基隆市長今年是三號當選,連政治的氣氛都感染到小孩子的身上,最後小男孩還很深情的讓我拍下身影。


小男孩


很爽朗的將衣服晾在電線上面(應該是第四台電纜線吧)、、、、、、、


◆長腳麵食


逛完上面幾個點後天色慢慢暗了下來,在孝三路四處尋覓著長腳麵食,當我們看到孝三路第一攤的時候,Janis說孝三路有四家很有基隆道地的美味,顧不得這家是不是長腳麵食,我們先點了道大腸圈,說實在的口感真的很棒,除了米香之外,他的腸衣很容易的與米融合在一起,而這家賣的小吃實在蠻多的,來這家真要有點緣分,它的營業時間六(晚班5-9)日(9-8)一(早班10-5)很特別的營業時間。在昏黃的燈光下我似乎看到了冬日的街頭,冷風穿梭在大街小巷,而這攤熱食溫暖了基隆人的心。

巷口對面就是長腳麵食,很可惜我們沒有緣份,或許是太早來了,先找找三姐妹吧,穿梭在大街小巷,最後三姐妹也沒找著,再回到孝三路想吃看看長腳麵食旁邊的肉圓,賣完了、、、、、、、、、


◆基隆港



總感覺基隆港頗有香港維多利亞港的丰采,這次為了去香港也特別來這裡練習拍拍港口夜景,港口似乎多了一個平台讓遊客方便駐足觀賞港口風景,面對港口左邊有兩棟白色紅色的建築,分別是海港大樓與基隆關稅局,據悉紅色的基隆關稅局另有他用可能要拆了,對於我又是一整個無言,總不明白為何建設總先需要破壞。


◆夏朵咖啡






"夏朵咖啡"好美的名字,或許夏朵是夏天一朵朵的花,算了我想太多。夏朵咖啡在愛一路與孝一路,最初我還以為是分店ㄟ,原來是把兩條路的店面打通,有更寬廣的空間讓坐下來的遊客休憩,聆聽著緩慢的爵士音樂淺嚐著espresso,讓身體整個細胞融入夏朵的情懷裡,無疑是今日漫步街頭最好的調劑,似乎我愛上了這裡。


◆中正公園




說起中正公園基隆人應該沒有一個人不曉得,記得童年時候總是從山下很辛苦的到山頂,現在反而懶了幾乎都是開車直接到山頂,這裡或許是觀賞基隆港最美的地方,假日的夜晚來這裡的人似乎不多,對於不甚熟悉拍夜景的我提供了最好的素材練習,架起了相機腳架,捕抓著基隆港的夜景,不禁的想著,多年了,基隆港在這腹地甚小的地方緩慢的成長,基隆對我而言仍舊有些熟悉,或許這也是一種幸福吧。


◆主祭壇



記憶中主祭壇我不曾進入過,但它卻是農曆七月份中元節的主角,或許明年的七月份我應該也來走個一次,主祭壇我倒是沒有很深的印象,旁邊很像蓮花的涼亭我倒是印象頗深,記憶中小學老師曾經帶我們一班來這裡寫生,寫生快要結束的時候竟然有人從上面將水彩水往下潑,還好我倖免於難,那年我得到了寫生的佳作。


◆八斗子夜市






曾經在八斗子住了很多年,外加離開基隆這麼多年,從不知道八斗子還有一個這樣的夜市,友人提及八斗子夜市攤販只有星期六日才會聚集在這,其實我一直很喜歡只有每星期固定幾天才會有的夜市,原因在於這裡提供了當地小朋友的歡愉,一些很簡單的娛樂設施就可以滿足當地小朋友,外加總有些夜市美食的驚喜,我想這是都市人駐足固定的夜市無法體會的。

夜市裡面的豆乾、煎餃、豬血"膏"是我特別愛吃的,特別一提的是豬血"膏"有別於其它的豬血"糕",吃在嘴裡除了有豬血膏本身的美味之外,那如"膏"的口感讓我流連忘返。

說到這裡也到了晚上十點多,基隆在地的介紹留待下一次造訪基隆訴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